资源下载

二维码

金融时报社魏革军社长发言

发布时间:2016-02-02 16:44:02
来源:
          \

 

    谢谢包商银行和金融时报社,这场金融论坛的邀请我们也是有同样的感受,包商银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和我们出版社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包商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用的一些知识,都是我们出版社出版,我们也是非常的感谢。

    我先回应一下我们华先生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补充吧,我们知道今年上半年中央银行五种政策工具是交替使用,包括我们说的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操作和宏观管理的一些政策组合。今年特别提到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管理,宏观管理它是一种政策,是一种政府组合,特别是引入了准备金率的政策。

    这个政策被很多人误解为规模管理,实际上它是并入了很多顺周期和逆周期的调节,引入到商业银行把自己的贷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因为上半年市场上的趋向还是外汇的价码,我们的进出口一季度是减少,通过这个渠道和财政存款这两个渠道投放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占90%以上。

    中央银行上半年通过银行准备金率和市场操作的手段,回收占9成,以前同一时期的流动性是8成,所以今年和正常年度相比实际上是9成,这就可见对市场流动性回收的力度冲销还是很大的。主要的原因除了回收今年新增的流动性之外,对往年的存量也进行了补充。所以这个市场感觉就非常紧。从中央银行观察今年贷款的增长,货币的增长,都接近了中央银行预计的调控目标。但是,大家都感觉非常的紧张,就是前段出现了政策箫条会不会出现滞胀,会不会出现软着陆这些议论。

    半个月前人民银行专门开了年中的工作会,我也参加了,整体来讲下半年的政策取向还是不会变的,还是要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时期中央各个部门之间,即便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对政策的取向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负责调控的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它的取向和政策目标也不同。

    像交通部、工信部他们更多的是站在产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中央和地方,银行与企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不同也很强烈,所以人民银行还是坚持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半年的财政支出的力度也有所加大,最近国际市场上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这都有待于观察。但是,总体来讲政策的基调还没有变化,但是会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我这是做回应和补充。

    谈到中小企业这个问题争论就更多了,应当说2010年按照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统计,大中小企业贷款中各占三分之一,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三三制,各占三分之一。今年按照统计来说,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的增长还高于其他的地方,就市场上的感受和统计反馈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大型企业他们的资金也是非常紧张的。我记得上周末与铁道部的一个人吃饭,大型企业也感觉到非常的紧张。因此,前一段我们也注意到王岐山副总理专门在河北召开了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后来各个部委又出台了一些措施。

    现在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好像政府部门引导的越多,政策出台的越多,小企业的资金越紧。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今天我想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也是抛砖引玉谈谈。

    第一个观点就是说,小企业的服务是机构的问题还是制度安排的问题,或者还是制度保障的问题。最近我也注意到有很多的观点,在咱们国家金融体系中,专门针对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偏少,因此呼吁要尽快批准成立一些中小型的机构,特别是允许民营资本为主导来组建一些中小型的机构。应该说,这个呼声还是比较强烈的。

    我们实际上就是说怎么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咱们国家的金融银行虽然个数不是特别多,但是像咱们国家银行自身延伸的这种体系,采用分支行的体系也不是特别多。就借助一些我们大型的银行,现在我们的县甚至于有一些个别的地方还是乡。现在,我理解有关人们的顾虑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在80年代末期和7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是成立了一大批的小型的金融机构,有很多的信用社,成立了很多信托投资公司等等。但是这些机构之后陆陆续续就出现了很大的风险,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现很大的风险。当时我们各级政府,甚至有关部门还批了很多的典当行和基金会,当然这些后来都陆陆续续的清理了,简单的回顾一下历史是这样的。就是像商业银行后来经过陆续的规范改造,我们就有很多的城商行不是在信用社的基础上,反而起来了。

    因此,现在就一个问题,就是说到底是机构的多寡问题还是制度保障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将来监管部门允许成立很多的小的金融机构,那我们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觉得是值得思考的,也是值得打一个问号。我倒觉得说更应该完善我们相应的制度保障。比如担保制度,担保制度好多人说我们银行嫌贫爱富,说小企业不规范,不健全,因此小企业的贷款高,风险大。但是担保制度我觉得是各级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的,这个制度还是可以加强的。

    另外一个就是存款保险制度,我们经常会说美国的小银行很多,但是我们知道和其他的行业不一样,我们是跟公众密切联系的,我们银行如果要出现风险的话,我们是要负责的。尤其是对我们的客户,广大的公众。所以存款保险制度这个政策人民银行系统呼吁了很多年,但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进展,可能是不同部门的认知有区别。但是存款保险制度,确实是制约商业银行对小企业服务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很大的障碍。

    第三个制度我觉得是监管制度,我们认为咱们中国的监管制度是在世界上比较严的监管。监管制度就是说银监会这几年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从商业银行反过来的情况看,普遍的都反映说好看不好用。商业银行感觉到还是无从着手开发更多的适合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可能是监管的问题,也可能是策划的问题,可能是标准和规范的问题。另外也限制了银行的创新,我说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提一个究竟是银行多寡的问题还是保障的问题,我们在座的都经历过中国的短缺时代,短缺时代当时我们的消费品那么的紧张,要解决这个短缺怎么办?就是改革,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安排,而不是简单的成立多少个金融机构的问题。

    现在制度都解决不了,成立小的金融机构之后它的业务取向还像大型机构一样来解决。所以,面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短缺,还是多从制度上着手,这是我谈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就是说大中小机构是增加服务的因果关系,是增加服务网点还是改进技术的问题,改进服务化。相对于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角度我都注意到,我特别注意货币金融服务网点,人民银行的角度就是支付清算的角度如何延伸到农村,银监会也提出要求,服务网点要实行村镇全覆盖。就是提出了机构要往下延伸,但是实际上来讲还是改进技术的问题。

    前不久咱们有一个很大型的公司,它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我就了解,我说你们开发什么产品,他说商业有了这个产品之后,商业银行会省去很多的费用,不用去设那么多的网点了,实际上就是电子银行。像ATM机也一样,就是在上面可以查帐、转帐,银行能开展的大部分业务甚至可以咨询,在他那个机器设备上能够解决。

    我觉得这个公司敢于开发这样的产品,我感觉就体现了他的那种魄力。刚才杨会长也谈到苹果,这个技术革命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的革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在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往往从物理上,从空间上,从实际的物理上,从实物上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但是这种技术很重要,包括我们这次人民银行年中会议上,我听了半天,我感觉中央银行一定要关注以技术为基础的金融创新来改进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服务。

    我也看了这个资料,开会的时候提供的一个资料。就是说银行跟市场,银行跟交易商协会,银行跟债权市场,它在这几年内积极探索发展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有效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到2011年6月末,仅仅在6月末共有160家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权市场累计发行微小型企业债权融资工具114亿元。其中16家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8.5亿,144家中小企业发行94.77亿元,包括还有各地搞了一些创业板的技术板块。我就想技术在改进金融服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银行间的招商平台就那么几个人,当然他们也是以技术为基础的。

    包括包商银行,我们很重视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我觉得技术在这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刚才杨会长讲的赢文化,我们要是盈利的。我们怎么样降低成本,怎么改进我们的服务,包括我们的标准化,这个同时也便于我们的风险投资,建立我们的技术是很重要的。

    那么就宏观上来讲,这个有很多方面。一个是人民银行主导的证券体系,如何把这种小企业的信用的资料,信用的记录有机的进行整理,实际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了,它可以对商业银行或者是对小企业的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市场,能够改进我们的服务,能够降低我们的成本,省去我们很多的力量。

    我觉得就是说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倡导的强度,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不再是网点多少,而在于你的技术平台的建立的问题。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是以供给为导向还是需求为导向,实际上这里面就是一个我们服务管理文化的问题。市场需要什么,我应该干什么。所以说供给导向的忧患意识,需求导向是创新意识,实际上这就是企业的文化。在我们上一期《金融博览》上登的第一篇文章,我看是南开大学一个教授写的,写的非常好。就讲欧美的金融文化和中国金融文化来比较,我看到非常受启发。

    这个教授姓王,他讲美国的金融创新动力为什么那么强劲,因为跟它的文化是很有关系的。它尊重个人的创造,在哲学上来讲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因为我们中国是灾难的多发民族,所以我们的忧患意识非常强,我们对风险管控的意识也非常强,这个都没错的,但是都需要一个度和平衡的问题。

    文化之间的比较无所谓谁好谁坏,关键是一个平衡和把握的问题。所以说现在我觉得我们很多的银行不愿意面向小企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但是,刚才我觉得赤峰分行的行长报告里讲的一样,一个银行它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我觉得不能完全的看它有多少的存款和资产来衡量,还要看它能为社会解决了多少的困难。

    我觉得我们包商银行关注小企业,这个肯定是要比关注大企业要困难。但是我们关注小企业,虽然我们的个头不大,我们的规模不大,但是我们解决了社会上所需要的难题,它同样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我们谈到管理文化,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来总结,也可以从微观上来总结,但是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在交流过程中怎么把握一个好平衡的文化。我先简单的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02-2021 zdf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地方金融网 版权 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802068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