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二维码

探寻“双碳”目标下科创银行的发展之路 全国地方金融二十五次论坛(2021)年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28 18:15:37
来源:

\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地方金融作为服务小微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力量作用,创新金融服务,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可持续稳健发展?这是摆在广大地方金融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全国地方金融二十五次论坛热议的话题。由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时报》主办,嘉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财联社协办的全国地方金融二十五次论坛(2021)年会日前通过云端直播形式在‘革命红船’起航地浙江嘉兴举办。会议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科创银行发展。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专家学者通过现场或远程发表主旨演讲。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合行)、村镇银行、金融科技企业、新闻媒体等各界代表近十万人通过云端进入直播间参加会议。会议确定全国地方金融二十六次论(2022)年会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办。
\
       
年会上举行了“南湖之星”创投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是嘉兴银行打造科创银行,聚焦投贷联动的一项专业合作联盟。联盟集专业合作、专业智库、同业协同为一体,由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科研院校、科创企业、产业园区等主体协同合作形成,结合科创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嘉兴学院院长陆军指出,我们现在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要把创新链和产业链构建起来,必须要解决思想、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产业六个方面问题。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可以是生物的、电子的,今后电子信息产业将向何处发展?我们的答案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产业。因而,科技体系的建设应该是呈体系的布局综合电子、量子、粒子信息系统的科技产业,要建设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标准体系。
       
他说,我们如何进行产业体系建设?我提出了ABCPM模型, A是公共基准、工业母机、工业软件;B是实验样机。近百年来,美国掌握世界科技产业的核心要素AB,所以垄断了国际市场CPM,而且吸引了世界上的资本和人才大量涌入美国。所以,必须构建中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体系,我们来打造AB,只有我们自己的ABCPM建立起来之后,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指出,从近几年的金融发展看,有三个宏观趋势:第一是数字化金融工具、数字化银行兴起;第二是实现双碳目标; 第三是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快速替代着间接融资。结合这三个趋势布局地方金融发展战略,一定要用新的银行工具、新的资产估值、新的金融服务渗透率和新的逻辑去为地方经济进行服务。这既可以体现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端口,更可以体现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估值之中,还可以体现在我们对传统的、非数字化的企业、高碳企业的金融服务退出过程之中,让这些产业产量缩减和市场的供给力量平滑退出,更体现为我们用低碳目标、低碳标准推出绿债,提供绿色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促进新供给能力的增长,同时使需求端跟着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社会信用成长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说,日前中央发布了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中提出了碳达峰的十大行动:1、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要建立低碳新的能源体系);2、节能降碳增效行动;3、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4、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5、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6、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7、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8、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9、绿色低碳全行动;10、各地区递次有序碳达峰行动。下一步主要是围绕十大行动来展开“双碳”工作。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要运用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我们现有的能源技术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比如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它已成为我们主要的能源。金融机构在 “双碳”背景下怎么做?一方面金融要支持 “双碳”目标的实现,另外一方面“双碳”的发展也为我们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金融机构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从高碳领域的平稳退出。还有很多的金融资源、信贷的资产是分布在高碳领域,需有一个逐步退出的过程。怎么平稳的退出,既能够保障资产的安全,又不引发各类问题、风险,这是金融机构需要考虑的,需要统筹协调。第二,受气侯变化影响的资产风险管控。一些信贷资产,可能不一定是在高碳领域,但会受到气侯变化的影响,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也是我们金融机构需要逐步引起关注的。比如说像今年特大暴雨,肯定是对很多的资产、企业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相应的对我们银行的贷款的安全肯定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这方面也要加大关注力度。第三,对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支持。人行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最新又出台了碳减排的支持工具。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新设立的这种直达工具,来在低碳的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根本性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个保障,我们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为了推动技术创新, “科创银行”、投贷联动作用重大,嘉兴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积极的探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说,当前银行业面临着经济周期、技术周期、政策周期、利率周期、人口周期的挑战。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讲,本轮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大家都已经看到。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都在弱化,经济增长的停滞效应越来越突出。在我们国家,从最早的保8,到后来保7,到现在保6,乃至于未来会不会保5?过去银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核心支撑,就是它面临的是一个经济上升的黄金周期。当一个较长的经济下行周期到来的时候,所有的银行都绕不开这种挑战。第二是技术周期的影响。金融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的信息处理行业,信息技术的变化肯定对金融业自身的内在规律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前沿技术不断的迭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的技术对于原有的金融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下,银行必然要求变。第三是政策周期的影响。比如在面对“双碳”与绿色的时候,银行对于需支持的行业,就要进行一些及时的调整,及时支持那些政策支持的领域,及时约束那些政策限制的领域。但是,同时如果快速的调整,有可能在一些领域造成大量的不良,乃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所以,在适应政策的波动方面,对于所有的金融机构带来全新的挑战。如何摆脱银行业周期的宿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数字化转型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着手点。数字化转型不能够保证每家银行都会成功,但是不拥抱数字化肯定会失败,或者说失败的概率是极高的。数字化路径有哪些?第一,有的银行以技术应用为主导,其他为辅。第二个路径是围绕客户需求而求变。第三个路径是应对监管与政策。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四个是缓解同业竞争的压力。最后一个是以组织变革为引领,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他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需注重几点: 第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以维持功能为根本。第二,以场景落地为抓手。第三,以组织保障为支撑。第四,以客户至上为宗旨。第五,以平台生态为拓展。第六,以安全保障为护航。第七,以文化品牌为依托。
       
原中国银监会纪委副书记 监察局长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特聘教授廖有明说,我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应养老龄化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任务。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老年人的听力、智力、视力和体力等逐年减退,是城市人群中最需要呵护的群体。城市商业银行应悟透“木桶效应”原理,如果对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漫不经心,嗤之以鼻,将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声誉造成严重伤害,最终会制约其发展。作为市民银行应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将监管机构提出的适老化措施落实好,坚持好,推出更多便捷化的助老措施,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经营,提升温度和亲和力。
       
他说,地方商业银行要坚持改制不改性,深耕细作本市融资市场。城市商业银行由城市信用社及其联社改制而来,初心是为满足城市居民、个体户和集体经济融资困难、支持其发展而生,因服务对象的发展而兴旺。“吃水不忘掘井人”,城市商业银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不忘合作金融初心,牢记为市民和城市工商企业服务的使命。一是在产权构成上应进一步分散,吸收市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股份,使银行与市民结成利益、责任共同体和风险共担共同体。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在所有制上,应区别与其他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体现股份合作的性质。三是在金融服务上要机构、人员下沉,信贷上不垒大户,而是雪中送炭,把发展成绩单写在所在市这方水地上,写在广大市民和企业的心上。
       
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陆岷峰说,当前,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很多,目前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双碳”目标的提出,一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前者属于约束性指标,后者则是激励性的因素。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这两个因素使其所有的业务必须按下重启健,重新审视机构的行为是否符合“双碳”目标要求,同时,在数字化大潮中有无被边缘化的风险。从现实情况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基础性、全面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全面挑战。
       
一是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也改变了其发展的基本逻辑;金融科技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思维、方法无法解决的一些金融问题。但从近十多年来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变化情况来看,出现了“恒大恒强”“恒小恒弱”的金融生态现象,即利润、客户、存款等金融资源在向大行、头部中小商业银行积聚,而不良资产等却向中小商业银行下沉,长期以往,商业银行的生存生态将会被严重破坏,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举步为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中小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金融科技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的能力也不强,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大行、头部中小行快速收割中小商业银行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对于长尾客户也被大行、头部中小行一”网”打尽。
       
二是技术手段带来的银行生态变化还必须运用技术的方法来应对;面对金融科技发展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发展生态的变化,应对技术手段的唯一办法还是用技术的方法,也就是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准、走好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
       
三是立足“三微(即微整合、微科技、微金融)”是当前中小商业银行走出绝境的明智之举。微整合就是对中小商业银行机构间进行合并与重组,做成相对“大”的银行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宜以省为单位、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宜以省辖市为单位进行合并重组,通过微整合既提升机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更可以集中被整合机构的资源,提升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力与水平;微科技就是中小商业银行根据本身的定位,面对多元化、多层资的客户需求,立足于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等,专攻一些投入不大的金融科技产品,支撑本行业务的发展,满足其特定客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微金融就是紧紧围绕小微、农村“三农”这类小的客户,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微小金融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与大行的批量化业务形成错位和补充,在微小业务上做深、做熟、做精、做透,形成以科技支撑的地方微金融特色业务。
       
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吴小平指出,“双碳”目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任务艰巨。比如地方金融机构就面临客户流失、利润空间压缩,不良资产上升等问题。嘉兴银行的探索为地方金融机构提供了借鉴经验。他们采取分步走的转型实施路径,从科技+科创双轮驱动,实施思想理念变革,组织架构变革,服务模式变革,团队结构变革,技术革新变革,逐步实现了动能转化,最终实现了“科创银行”这样一个转型和特色。他们也很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科技转型发展贡献了自己力量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德邦证券总裁 德邦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左畅说,证券公司和各金融机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助力绿色金融的发展:
       
第一,作为绿色金融推广的中介机构,发挥金融机构的核心职能。绿色债券、绿色基础设施REITs、绿色产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均是证券公司大力发展的绿色金融业务,可以为实体企业在战略布局、业务扩张、产业升级等领域提供支持,发挥金融机构在资金引导上的核心职能,助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第二,共同搭建绿色金融投研平台。近年来,EGS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策略,其国内外规模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公募基金ESG概念基金的数量已接近200只,规模已突破2500亿元。证券公司可针对国内市场现状,从环境领域、社会领域、治理领域等方面,通过对现有排放、社会治理、绿色溢价等指标构建ESG评级数据库来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ESG得分,为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价值判断依据。
       
第三,从更广的维度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发展,从专业角度发挥衍生品设计、交易做市、引导资金的功能。目前,我国在统一绿色金融标准、支持绿色产品创新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等,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券商作为金融机构中灵活性比较强、市场参与度比较高的主体,可以通过为碳交易设计金融衍生产品,增加碳市场的活跃程度,引导资本向新能源、绿色制造、高能耗转型等低碳产业进行投资,促进碳减排和经济清洁低碳转型;也可以进行碳中和指数编制,更好地描述绿色企业并且应用在金融市场,支持市场建立绿色企业项目库建设,同时满足企业绿色低碳的融资需求,推动市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链信数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朝坤说,链信数科研发运营的“苏链通”供应链商票产融生态平台,是基于地方国资供应链基础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综合运用互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以票据+供应链作为底层产品逻辑,匠心打造的集供应链服务、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于一体的数字化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对地方国资和供应链企业票据融资需求、供应链供采需求等多信息进行集成,广泛对接各类型金融机构,合法引入社会资本,极大地拓宽了地方国资融资渠道,助力地方国资构建“商票+供应链”产融生态,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卫新江说,平台银行是数字银行的未来。银行是特别适合平台化的一种商业形态,这主要是银行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现代社会银行是每个企业、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平台;而且银行是客户眼中的“金子招牌”,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也是银行顺利打造成平台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无形资产。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如浦发银行这样的一些前行者。该行在业内率先提出打造开放银行的目标,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全链路数字赋能,推动全景银行建设进入新阶段。生态创建方面,围绕在线融资、支付结算、代收代缴等热点场景,全力拓展API“千家万户连接工程”,新增连接达标客户数逾1.7万户;深化开放金融联盟建设,持续优化APIX开放交换平台,累计上线API组件232个。近几年,浦发银行着力打造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生态圈建设,开放银行已经成为成为浦发银行科技应用的“长板”,一定程度上为浦发银行构筑了护城河。未来,浦发银行将以开放银行“长板”带动其他“短板”发展。成功的银行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就要谋划下一步的平台银行布局,推动数字化银行向平台银行的转变,在这方面先行者往往有先发优势。科技赋能启示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这是数字银行的昨天;科技输出显示我们已经有能力获得科技投入的回报,这是数字银行的今天;科技再造预示我们要加快数字银行向平台银行的转型,这是数字银行的明天。
       
嘉兴银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林斌介绍了嘉兴银行打造科创银行 助力地方经济蝶变跃升的经验,他说,今年嘉兴银行开展了品牌焕新,而我们的新LOGO,正是科技蓝与生态绿的结合,这充分彰显了嘉兴银行做好科创金融、服务绿色生态的信心与决心。在科技金融方面,我们通过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成“五个首次”,在打造科创银行这条赛道上努力奔跑。作为地方法人机构,嘉兴银行始终致力于支持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早在2009年,我行便开展了科创领域的金融尝试,成为嘉兴市“最早吃螃蟹”的金融机构之一。2015年11月,我行成立了嘉兴市首批科技专营机构——科技支行。在此基础上,今年我行成立了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金融发展战略,加强跨界合作、深化业务创新、完善服务模式,形成了包含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类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截至今年11月末,我行累计服务科技企业数以及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占有率均位列嘉兴市前二。
       
在打造科技银行、做特科技金融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嘉兴银行实现了“五大突破”:
       
一是全国首提科创银行转型。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坚守浙江省银保监局关于金融支持创新发展的要求,嘉兴银行充分抓住科技金融改革机遇,在国内首家提出以打造“科创银行”为“十四五”战略目标,将自身发展优势与嘉兴市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合,塑造有嘉银辨识度的差异化业务。
       
二是全省率先发起实验平台。今年5月,由嘉兴银保监分局、嘉兴市科技局指导,我行在省内率先发起成立了“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嘉兴)实验平台”,将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创投公司间架起一座相互借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桥梁,为提升嘉兴市乃至浙江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贡献力量。
       
通过整个实验平台,我行向上联动示范区科技创新改革工作,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城商行,今年11月,我行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金融同城化服务创新发展联盟创始成员;向下设立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嘉兴)实验平台平湖基地和湖州基地,致力推动“科技+普惠”“科技+绿色”“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
       
三是全市领先组建创投联盟。就在今天中午,我们非常荣幸与各位一起见证“南湖之星”创投联盟的启动成立,力求探索出一套符合我行特色的投贷联动模式,并集合多方优势资源,共同搭建科创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
       
四是全行科技金融突破百亿。截至2021年11月末,我行科技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的46.30亿元跃升至109.30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在建党百年之际告捷百亿大关;服务科技企业比2019年末净增425户。
       
五是我行获评嘉兴市首家总行科技金融指数和科技专营机构指数均为A类的金融机构。
       
林斌说,探索“六项实践”,在提升平台成员创新共赢上主动作为。
       
一是在服务科创企业上下功夫。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广大科创企业。截至今年11月末,我行服务科技企业共计1092家,有贷款余额的科技企业900余家。覆盖制造业、纺织业、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等15大行业。
       
二是在贯彻政府政策上积极嫁接。瞄准高端创业人群推出了“人才贷”产品,是全市首家依据嘉兴市人才码认定规则出台配套产品的金融机构。今年8月,我行又结合南湖区“企业科技积分”区域试点方案,推出了“科技积分贷”产品,成为全市首创,目前落地业务已达1.15亿元。
       
三是在科创园区拓展上谋求提升。今年以来,我行先后与上海交大嘉兴产业园、嘉兴市嘉欣西电产业园、嘉兴桃园科技有限公司等科创产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一园一策”实验平台成果落地。今年11月末,上海交大产业园已落地科创型企业6家,合计授信1580万元,户均200万元;嘉欣西电产业园合计企业授信700万元;桃园小镇合计授信2040万元。
       
四是在实验平台搭建上努力延伸。今年6月16日与上海交大嘉兴产业园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具体以交大为样板策划平台成立后的首个定向服务方案,顺利实现由联盟到平台,平台到针对园区特定政策的“实验室”。
       
五是在银银全面合作上务实推进。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对接国有大行及全国股份制行的独有资源,形成全面战略合作。现已与我市农行、建行、兴业、民生等银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农行合作的7500万银团贷款成功落地。
       
六是在银创互助共赢上稳步探索。今年以来,先后与华睿投资、天堂硅谷等知名PE创投机构合作,构建科技金融创投联盟,力求形成股贷联动和认股选择权转让的银行科技金融新模式,在创新业务方面,今年10月,嘉兴银行首笔银投联贷业务成功落地,为投资公司已投或即将投资的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活水。
       
青岛西海岸新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薛永吉说,青岛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2128平方公里,总人口213万,享有省级管理权限,是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承载着经略海洋、自贸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国家战略使命。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7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国家级新区前三位,培育形成了汽车制造、家电电子、石油化工、船舶海工、机械装备、航运物流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靓丽名片。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重点产业体系,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主阵地,扩大金融要素集聚规模,以更高水平推进双向开放、更高层次推进开放创新、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下次大会的主承办方,我们一定提高站位,放宽视野,科学确定论坛主题,将论坛办出新层次新高度。
       
青岛西海岸新区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绿色金融、自贸区金融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打造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金融科创区,率先启动中欧绿色投融资示范区建设,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试点,实现全国首笔中新货币互换新元融资业务等,金融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速。十四五期间,将充分发扬“先行先试 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强化金融支撑保障,为实体经济赋能,同时深入拓展银行、保险、基金等,积极发展新兴金融、中小金融和地方金融,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发挥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村行管理部总经理赵生仙说,我们引领村镇银行坚持社区化经营,机构和人力资源向乡村一线倾斜。借助村居“熟人社会”,积极与村“两委”合作,聘任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顾问,建立支农信息员、社区关键人队伍,推进农村社区档案建设,不断完善社区与农户信息,探索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比如湖北大冶泰隆村行今年上半年聘任约100名来自乡镇的各行各业人士,共同为农民、居民提供村行金融咨询服务,进一步推动泰隆村行“村村都是泰隆村”社区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覆盖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泰e贷为核心产品,以“线上+线下”为服务模式,推广“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明确“主动授信、批量授信、足额授信、长期授信、实质授信”5项原则,除了违法、失信等负面清单人员,18岁—65岁的农民均纳入10万元基础批量授信对象,切实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运用手机银行、PAD金融服务站等线上手段,实现农户“一次都不用跑”,基本实现“立等可贷”,进一步提高农户满意度。
       
菏泽农商银行董事长时伟说,我们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一是立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选派优秀员工到乡镇、村居挂职,农区支行行长挂职乡镇副镇长,与“省派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深入结合,创建1个系统内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2个市级样板村,由点带面,提升金融服务。二是深入开展整村授信,不断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40余亿元;客户经理全部驻村办公,向580个行政村授信36余亿元;推广创业担保贷,强化与省农担公司合作,累计推出60余款个人类信贷产品,其中乡村振兴信贷产品20余款。三是加大线上产品推广力度。推广“信e贷”“公积金e贷”等线上产品,20万元以下贷款全部信用方式办理。加快研发“社保e贷”线上信贷产品,实现交纳社保人员通过手机银行可以实时获得贷款,30万元以下贷款全部通过“信e贷”线上方式办理;上线智慧营销系统,为客户精准画像,实现“无感授信”,批量放贷。
       
海南银行董事长朱德镭说,海南银行服务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依托31家分支机构,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构建起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全天候、立体式服务网格。针对海南的优势特色行业和亟需发展的领域推出200多款特色金融产品,基本打造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对公金融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个人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等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定制灵活高效的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累计向11个重点园区融资超90亿元,助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百姓理财领域,海南银行积极发行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形成开放频率覆盖周、月、季、半年、一年的理财产品体系,有效满足各类型客户的理财需求。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手段,实施个人电子银行便民缴费、数字人民币、关怀版手机银行等系统上线,推动手机贷、闪e贷等多个产品创新,不断丰富我行产品线,优化产品体验流程,大幅提升我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特色场景的能力。2021年6月25日,海南银行首笔供应链金融“票信通”业务成功落地,从客户提交授信申请到完成放款仅用了1个工作日。海南银行大力推进渠道下沉、产品下沉、服务下沉、授权下沉,使服务能够随需而变、应势而为,致力于打造最短决策链,快速贴切地针对海南各类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形成最大的品牌优势。
       
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认为,商业银行需摒弃银行“特殊企业论”,回归普通服务业本质,学习、适应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他说,传统教科书认为:“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实,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不能自证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市场经济不承认有“特殊企业”;经营对象的特殊,不能定义该企业为“特殊企业” ;银行经营的实际是“货币使用时间”,并不是货币本身。 因此,商业银行要回归“普通服务企业”的本质,学习普通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做法,让银行适应客户而不是客户适应银行。商业银行要学习普通企业的“商规”,坚持客户至上,和气生财,薄利多销,为实体经济“端盘子”。
       
紫金农商银行董事长赵远宽说,紫金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的市场定位,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推出了“金陵惠农小额贷”贷款产品,开展“整村授信”,有效提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助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该产品依托政府部门大数据,辅以集中评议等手段,以信用方式向符合“四无一有”要求的农户发放的用于满足其日常生产经营和消费资金需求的小额信贷业务。我行充分发挥产品优势,通过整村授信、逐户授信、无感授信的形式,为全市农民提供5万到30万的授信额度,持续推动增户扩面、提质增效。截至三季度末,全行增户扩面成效突出,客户数、授信数、用信数均维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行总信贷客户数达107.93万户,较年初增加66.06万户。紫金农商银行深耕金融科技,以“智能因子”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品质。强化客户支撑,通过技术升级,对现有产品流程、产品规则和额度测算模型进行了优化升级,在提升客户的整体授信通过率和提高客户授信额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审批策略对不良客户的识别能力。上线金陵惠农小额贷手机银行自助申请、放款系统,方便农户快速进行线上贷款申请,线上审核、线上放款,提高服务三农客户效率。
       
江苏如东融兴村镇银行董事长兼行长李铁威说,我们秉承“普惠金融 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法人机构决策快、审批链条短、效率高的优势,从创新贷款营销管理机制入手,不断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制定走村进户分组包片走访计划,细化客户经理考核,不断推动业务的营销发展,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开办多种方式的涉农贷款业务,在通常采用的房产、土地、机器设备抵押方式基础上,先后推出特色品牌的民生工程如东县“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海域使用权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农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我们合理利用政府转贷资金政策,帮助企业解决临时性资金困难,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本着从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扶持企业发展,对于临时资金紧张还款有压力的企业,通过政府转贷资金的政策来帮助小微企业度过临时性资金困难问题,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们全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我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粮油、果蔬、畜禽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及对当地拉动促进作用较大的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和企业,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加强对县域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和地方产业健康发展。
       
苏尼特左旗农村信用联社 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斌说,脱贫攻坚期间,我社不断加强金融扶贫产品创新,深入落实扶贫攻坚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建档工作,不断扩大贫困户建档覆盖面,完成了全旗417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和建档工作,截止11月末,精准扶贫贷款累放1639.68万元,178笔,帮助其贫困户脱贫。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政策,强化金融服务三农、小微实体经济意识,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小微实体经济质量,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小微实体经济效率,我社特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推出了“新型经营主体助力贷”、“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林权抵押贷”着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美丽乡村。依托“奶业振兴贷”这一特色产品,真正将金融领域的一池春水注入县域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中。
       
沈阳农商银行董事长许磊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沈阳农商银行坚定迈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以智慧零售信贷平台项目为转型突破口,聚焦数字化信贷系统及产品的全流程改造、智能化升级和模块化拆分,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从数字化零售金融入手,开启自下而上的创新实践,实现沈阳农商银行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和运营模式的根本性再造。
       
他说,沈阳农商银行将全力打造数字化业务品牌形象,以“智慧+普惠”型金融服务平台为建设目标,不断加速全行业务的整体数字化进程,实现市场竞争能力与品牌知名度的双提升。一是通过打造一系列沈阳农商银行专属的数字化信贷产品,以“爆款”产品在客户群体中形成鲜明的品牌印象,不断增强客户的服务依赖度与产品黏性,进一步支撑数字化业务发展;二是根据细分市场的客群特征、场景特征,建立沈阳农商银行数字化业务体系中不同模块的子品牌管理体系,如U系列产品品牌,设立鲜明且差异化的服务定位,为客户提供“一个入口,多项全能”的数字化业务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建立年轻化的数字化信贷产品品牌形象,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借此有效拓展沈阳农商银行的年轻客户群体,带动整体业务发展;四是结合搭建智慧零售信贷平台的经验,着力将数字化模式与行内其它各个部门的业务发展融合,带动全行整体业务加速数字化进程。
       
灌南农商银行董事长王君龙说,我们以服务群众为核心,联动镇村经济发展。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创新“富民兴村”信贷产品,在准入条件、担保方式、利率定价等方面给予农业经营主体优惠措施。我行向全县11个镇富民兴村项目授信1.24亿元,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县综合指挥中心联系对接,以我行在全县范围内镇为基本单元、行政村及社区为支点的网格化服务机制为抓手,借助县综合指挥平台,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将金融网络融入社会治理网络,实现“两网融合”,构建便民服务渠道。进一步强化“阳光信贷”品牌建设,深化“整村授信”推进成果,继续推进城区及城郊结合区的35个村阳光信贷“整村授信”评议工作,通过“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模式对农区已评议的农户开展年度年检式走访,将信贷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截至11月末,全县238个行政村已完成225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完成率94.14%。阳光信贷用信12829户,余额12.5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2404户、5.11亿元。
       
西乌珠穆沁农商银行董事长牛文斌说,我们着力信贷及产品政策研究,加快产品创新,加强与政府项目对接,积极支持当地畜牧业转型发展、草原旅游、特色产业等绿色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转型,持续开展“春天行动”“普惠金融大走访”“政银企互动”等活动,通过积极主动降息、匹配优惠政策、创新贷款品种等多种举措,帮助农牧业经营主体提升生产养殖能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筹资还贷难题,2021年全年贷款让利达到1200万元。针对家庭养殖、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不同农牧业经营主体陆续推出“察干伊德贷”、“查干阿都贷”、“银担惠牧贷”、“生态精牛贷”、“穆羊贷”、“羔羊增肥贷 ”等三大类13项信贷产品。针对各类民营小微企业陆续推出“银担惠商贷”、“诚商贷”、“账融贷”、“随鑫分”、“民族工艺贷”等四大类20余项信贷产品。在CRM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上,施行“预约转贷”、预授信制度,不断提升办贷效率,优化信贷流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认真落实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政策,探索满足稳定脱贫户资金需求新途径。
       
江阴农商银行代表介绍了该行服务“三农”的经验。二十年来,江阴农商银行从支持春耕秋收,到重点支持种业企业、保供主体,对接江阴乡村振兴12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该行主动服务设施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业态发展。二十年来,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始终保持90%左右,截至2021年11月末,种业相关贷款余额超亿元。绿色赋能,助力生态宜居。紧跟江阴“无废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与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共同设立“环保贷”产品,支持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产业发展等项目,缓解绿色转型中的资金需求。二十年累计投放绿色信贷160亿元,今年的绿色信贷增速达到22.03%。科技赋能,助力治理有效。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做好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乡村振兴的结合文章,打造“三资监管”和“政务金融”两大平台,将江阴全市25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三资监管”,推动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在阳光下运行;促成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赋强公证、不动产抵押贷款等业务“全流程、免接触”线上办理,将金融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长春农商银行代表介绍了该行打造全链条闭环模式,精准对接民营企业的经验。他说,我们全力打造闭环模式,从各个环节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客户,从画像到对接,从对接到办理,聚焦企业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形成自身优势。(一)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一是把握区位优势。该行将发展目标锁定在长春市,15个开发区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等功能定位,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相对明显。二是把握产业基础坚实。长春市内各开发区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在项目、规模和发展前景上比较优势明显。三是把握开放条件优越。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在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等方面政策优势明显。四是把握承载能力较强。开发区普遍加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优势明显。(二)聚焦企业客户。一是关注传统客户。围绕国有大型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材料商、配套零部件企业客户,医药制造企业、生产销售企业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客户开展营销。二是关注新兴客户。针对战略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绿色制造领域、现代服务领域、节能减排领域和装备制造领域等新兴产业开展营销。三是关注成长客户。对土地厂房手续完善、生产设备运行正常、产品销售正常、资金需求在500万-5000万元的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的客户开展营销。四是关注存量客户。加大对存量客户的支持力度,对其在技术改造、产能提升方面的资金需求予以满足。
       
苍梧农商行董事长朱显驹提出,线上广扩面、线下深扎根 ,以“快银行、暖银行”建设破题数字化和大零售转型。苍梧农商行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催生的金融创新和变革,持续深耕线下“基本盘”,积极发力线上“增量盘”。做好数字化转型三年规划,搭建逻辑清晰、体系完善的科技建设架构。围绕“数据+精准”,打响转型强行进阶战。围绕个人、机构两个客群维度,整合“区联社、党政、整村授信”多渠道数据源,搭建基础数据、衍生数据两大平台,完成73万户客户数据清洗、审计,完成客户360视图、行长作战室、舞彩积分考核、精准营销平台、客户行为评分卡、风险评分卡等6大应用开发投产,探索出一条“科技+产品+绩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低成本获客、智能放贷、大数据风控赋能。着眼“敏捷+赋能”,培育数字文化新基因。推进敏捷组织建设。根据营销、风控、渠道、员工管理、成本控制等五大转型版块组建数字化转型导师团,设立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奖,充分激活跨部门敏捷组织潜力。推进员工赋能提效。自主开发 “舞彩积分”考核系统,聚焦“存-放-收-电银”等主营业务的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构建员工画像;推进数字文化建设。以开展全员数字化转型培训、阶段性总结、数字金融大赛等方式,培养一批“信数据、看数据、懂数据、用数据”的管理团队,在全行烘托良好的数字文化氛围。聚焦“智能+场景”,打造线上金融生态圈。用好区联社科技大平台,大力推广闪贷、金猪贷、摊商贷、商税贷等线上产品,满足农户、商户和企业主高频、小额的快速融资需求。精准发力手机银行“高速路”、信用卡“备用金”和农信易扫“一码通”等业务,因地制宜挖掘并融入区域内产业集群、商业特色、客户习惯等,构建多元化的智慧校园、医院、交通、工地、物业等场景金融服务,达到“获客-活客-留客-价值提升”目标。
       
贵州大方农商银行董事长王永恒介绍说,在省联社和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行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持续增强支农支小的信心和决心,积极通过“五个始终坚持”为县域小微企业注入强大的“金融活水”,切实为小微企业发展纾难解困。一是始终坚持把支农支小作为服务宗旨。在发展目标设计及战略推进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支农支小阐明了发展意图,明确了工作重点,切实将“支农支小”作为破解转型发展瓶颈的有效载体,长期坚持并一以贯之,从领导层面到基层一线,从后台管理到前台执行,均坚决制止弃小从大、本末倒置,涉农贷款占比不断扩大,覆盖面及余额逐年上升,“支农支小”已成为助推全行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是始终坚持把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目标。紧紧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始终坚持把提升客户群体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一切金融服务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积极通过制定实施会计运营主管、客户经理、柜员考核方案,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用足用实客户意见登记簿等载体广泛收集客户群体意见建议,通过采取问需于民、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走访和服务力度,着力扭转和改变干部职工“等客上门”的思想,切实增强员工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三是始终坚持把普惠金融作为服务手段。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围绕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普惠商快贷”、普惠大走访五年行动方案、普惠金融五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围绕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通过打造“黔农村村通”“黔农驿站”等方式着力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在全行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普惠大走访,持续发扬农信社“挎包精神”,切实推动“柜台”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四是始终坚持把科技建设作为服务支撑。依托贵州农信信息科技平台,因地制宜开发运用绩效考核、经营管控平台等服务工具,为客户经理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全面推广使用“黔农云”APP系统和网上对账系统,积极引导小微企业主用足用实“指尖上的银行”,实现贷款、还款、查询和水电费、医保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在线办理,在节约客户时间成本的同时推动客户体验感有效提升。五是始终坚持把办事解难作为服务理念。围绕小微企业难点、痛点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制定实施《关于做好中小微企业阶段性延期还本和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服务小微企业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及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积极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持续恢复发展。
       
义乌农商银行董事长吴志良介绍说, 我行始终坚守“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银行”市场定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勇于担当作为,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一是以“党建+乡村振兴”机制,凝聚共建共富合力。与义乌市14个镇街签订了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专门设立助推农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专项资金9000万元。二是以深化“金融+”战略为引领,增添全域共同富裕效力。聚焦“农业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助力农村产业振兴,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截至目前,累计为189个行政村62个消薄项目发放“乡村振兴贷”15亿元。三是以聚焦“三农”为抓手,夯实共同发展实力。四是以“深化普惠金融”为引擎,增加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截至11月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2.07亿元,小微贷款户数36601户,较年初上升68.4亿元,增幅17.37%;小微型企业首贷户比年初上升1246户,贷款金额达17.03亿元。五是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激发共富渠道活力。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上线,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等纳入数字化系统,有效提高村级权力“能见度”和监管效率。六是以聚焦“山海协作”为契机,添加跨地区帮扶助力。以龙游义商村镇银行为载体,实施夸地区帮扶。并给予龙游义商村镇银行多项金融支持,如流动性支持、资金存放支持、审计支持和科技支持。同时,助力龙游义商村镇银行打造特色信贷产品,如“美丽牧场贷”“合作社担保贷”等,为种植户、养殖户脱贫致富提供了资金保障。
       
汉口银行: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想企业所想”,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助推器”
       
在汉口银行青山支行营业大厅,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看到展架上醒目的“楚天贷款码”信息后,试着扫码并在线提交了融资需求。
       
不到三分钟,这家企业负责人发现自己的申请立刻得到了回应,银行工作人员在线向其询问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后,为其推荐了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从企业扫码申请到贷款到账,用时不到10天,有效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让融资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安全。据悉,“楚天贷款码”上线后,汉口银行“码上融资”单月为小微企业融资3.5亿元,业务办结量位居全市金融机构前列。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拿到资金,可能就能绝处逢生。所以,汉口银行在授信时限上作出了严格规定。
       
与企业对接的沟通环节,汉口银行要求做到一次性告知客户业务办理流程及申报资料清单,避免因授信产品不适用、调查不到位或申报资料不齐全,导致贷前调查反复进行和耗时过长。
       
减少授信评审过程中的沟通频次,对提出的补充调查意见及时反馈,确保回复质量。全力推行实施“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反馈、一次审批”服务承诺。
       
受理提交贷款申请后,该行要求3个工作日内初步告知企业预判审批意见。若未能在公示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及时告知申请人原因,明确预计完成时间。对于特殊情形,建立应急授信审批机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启动实施特殊授信流程,采用视频会议等线上贷审方式,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放款。
       
伴企业成长,做“专精特新”企业的孵化器
       
24年来汉口银行一直坚持走“规模+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坚持不懈探索金融发展创新,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实践,致力成为区域领先的科创企业服务首选银行。
       
汉口银行建立了与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核多翼”经营架构,打造了以投贷联动为重点的科技金融业务模式,搭建“投贷联盟”合作平台,联合多家证券、创投企业,开展各类投贷联动对接活动,共同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在产品服务中,汉口银行已完成了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闭环。
       
目前,汉口银行持续开展科技金融创新,积极以“融资+融智”“股权+债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服务科技企业超过3500家,累计信贷支持科技企业1000余家,累计投放表内外信贷资金超过1000亿元,解决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服务A股上市公司280家,其中创业板公司46家、科创板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7家,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6家。近年来,助力武汉微创光电、五方光电、帝尔激光、回盛生物、兴图新科、科前生物等一批科创企业实现上市。

Copyright © 2002-2021 zdf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地方金融网 版权 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802068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