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二维码

银行业不良贷款高发的三维思考

发布时间:2016-02-02 14:51:39
来源:

银行业已进入薄利化生存阶段,但持续的不良贷款高发,不良额、率双升现象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是正常反映还是危机信号,不妨选择相关样本进行分析。

一维思考:经济转型之痛

一是过剩产业面临煎熬。过剩产业去产能是大势所趋,但去产能的过程是痛苦的。如造船业,特别是民营造船业,很大产能集中在低端,转型无力,只能选择无助式的等待。前几年赚来的钱早已赔光,现在不仅旧船卖不出好价钱,而且自己运营也无法保证日常养护费用和利息支出,现金耗尽只是时间问题。贷款无法还息周转,银行也爱莫能助,预计到今年底将会迎来新一波倒闭潮。这当中,不仅有大批跟风的小户,而且曾经风光一时的大户恐怕也难逃厄运。现实告诉我们,一哄而上的产能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政府应该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否则随着经济周期的到来,强势调整将不可避免,此时损失的将不仅是民众的财富,银行的贷款,而且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态也将被破坏。

二是传统产业优势减弱。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产业布局,这很正常。但传统产业也要与时俱进,做出特色,否则即便是特色小镇,优势也很难保持。如印刷业,设备更新换代较快,但加工资金回笼很慢,一般在年底收账,资金链绷得很紧。某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不仅购置了一批进口四色机、五色机,而且购买了一块地以作新厂房所用。却突然发现业务开始吃不饱了,加上原先说好的买地专项贷款主办行无法兑现,不得已只好求助于社会高利贷,结果越陷越深。这让人深思,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该如何自保,银企关系该如何维系,地方政府该如何进行产业规划以保持特色小镇的魅力?

三是大众模式竞争受阻。大众模式大众消费,曾一度代表着庞大的市场。但现在这一模式正在被颠覆,最明显的特征是利润率的快速下降,一些企业徘徊在生死线上。如某公司是一家老牌缝纫机企业,受劳动力成本影响,普通型产品基本上无利可图,再加上上市受阻,某异地股份制银行突然只收不贷,社会谣言四起,结果元气大伤。不得已断臂求生,低价转让所持银行的股份和卖掉部分老厂房,以避免资金链断裂,侥幸逃过一劫。显然,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品牌、标准将成为实力的象征,强者恒强的格局正在形成。

二维思考:经营管理之失

一是热衷做大规模。做大做强值得鼓励,但虚胖却不是健康的本意。可偏偏有些管理者拥有相当强的英雄情结,喜欢以数字论英雄,喜欢走捷径,结果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只留下一地泡沫。如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存单质押等本是正常融资的一种工具,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变成了滚动开发、快速做大的工具,这是功能异化。也许有人要问,企业为什么要配合?因为弱势企业缺少话语权,只能配合;强势企业正好作为套利的工具,何乐而不为?这就需要银行反思:为什么经营,如何经营才是正道?

二是片面强调利润。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银行的内在要求,所以追求适当利润是银行的正常行为,但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处事原则,那就脱离了中国的国情。以取现卡为例,取现卡游离于消费卡与贷款卡之间,实质上是一种贷款卡,只是相关银行进行了包装,目的是为了享受信用卡的特权。便利化引诱,暴利化计息,恐吓性催收成了它的三步骤。一些客户,特别是农村客户,对金融知识不了解,贪图便利,一旦逾期,既要支付15‰的月利率、罚息,还要支付滞纳金,加起来比民间利率还要高几倍,取现卡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吸血卡。无奈之下,一些客户不得不采取了关机跑路,经过担保链的扩散,牵涉面愈来愈大,形成信用卡不良高发的原因所在,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社会不稳定的诱因。现在国家一再强调要减负,要降低融资成本,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些银行也口口声声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不对挂羊头卖狗肉的取现卡进行整治,取消霸王条款?将名不副实的取现卡归位到贷款卡名下,取消滞纳金。社会需要诚信教育,银行对利润更要取之有道,只有真诚付出,才能细水长流。

三是刻意掩盖风险。支农支小,做小做散,是农信机构的生存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必吞苦果,因为风控能力需要匹配,想一夜速成是不现实的,不经过风雨的洗礼是不会自然成熟的。某地区农信机构中两家农商银行的演变就让人深思。5年前A山区行是亏损户,B城区行响应组织的号召以战略投资者的名义进行帮扶,可如今在系统内考核排名中却发生了逆转。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风水轮流转,而是城区行竞争充分更早见底,当然也暴露出了农信机构的通病——法人治理不完善,风控能力较差。当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人们眼中看到的是令人心跳的利润,规模成了效益的代名词;当经济快速下行时,风险也水落石出,原来潜伏的问题一并显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管理水平好不好,风控能力是关键,企业文化是根本,只可惜很多领导喜欢做温水中的青蛙

三维思考:组织人事之缺

一是封闭式用人。有些领导喜欢用自己人,认为彼此了解,忠诚度高,但组织架构需要平衡,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家天下的豆腐框是要倒的;有些领导喜欢用年青人,因为听话,有闯劲,但人生是需要积淀的,速生林注定不能派大用场,否则迟早会误事。正确的做法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用人才而尽量少用奴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现在人力资源成本很高,一些人提前退养,一些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成了闲人,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也许他们拓展缺乏激情,但管理经验仍可借重。怎样盘活存量人力资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思考,当然领导者首先要解放思想,走出自我围城。

二是随意性决策。对领导负责还是对组织负责,这命题的答案很清晰,但问题是,当领导的话和组织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该怎么选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部分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官帽是上面封的,得罪了上级领导准没好果子吃,相信领导永远是正确的可以给领导留下一个会做人的好印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一些组织内,制度挂在墙上,合规成了摆设,为什么一些人精得到重用的原因所在。当制度让位于人情,法治让位于人治,风控就变成了浮云。所以,领导者如何避免做两面人,管理者如何擦亮眼睛,执行者如何把握好分寸,是一个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

三是选择性问责。选择性问责的最明显表现是只问下不问上,主要原因是抹不开面子,还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某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在短期内上升5个点以上的,如不是不可抗力造成或出现区域性经济风险的,则说明整个班子已经烂掉。如果只对信贷、风险、合规、审计条线进行问责就有失公平,问责应从高层开始。事实告诉我们,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从中纪委的通报中我们发现,很多领导干部是边腐边升,有些甚至已经结成了自上而下的小圈子,利益共享。处置掉一批人不是目的,关键是完善好制度,使那些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金融圈不是法外之地,上下级关系还是纯粹些为好。(作者单位:路桥农合行 ) 

Copyright © 2002-2021 zdf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地方金融网 版权 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8020688号

关闭